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中国古代诗歌,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文人墨客会通过诗歌写作来表现心中的思绪。在创作时,他们会巧妙借用物理知识,使作品更加与众不同,千年流芳!
在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科渗透”的背景下,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古人诗歌中的物理知识。

01

参照物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选定的、假设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李白《望天门山》一诗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孤帆日边来”是以河岸为参照物。
《闪闪红星》歌词中“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山走来迎”是以船为参照物,“而山不动,是船行”是以岸为参照物。

02

能量

能量在自然界中以不同形式存在,而不同形式的能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词中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机械能,这里涉及重力势能与动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1. 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词中涉及能量转化情况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03

光学

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是中学阶段重点学习的光学知识。

1.高骈《山亭夏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诗句中 “浓阴”是光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无光区域;而“倒影”则是光反射时的成像现象,并且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孟浩然《宿建德江》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杜牧《盆地》中“齿破苍苔地,偷它一线天,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蕴含了平面镜成像;范仲淹的“皓月千里,静影沉壁”蕴含了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3.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蕴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形成倒影。

4.刘禹锡《望洞庭》诗句“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蕴含光的反射现象。

5.李白《早发白帝城》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蕴含了光的色散。

6.吴伟《题饮图》诗句“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是平面镜成像。

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瑰宝,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诗歌中蕴含的丰富的物理知识,充分体现先人的热爱生活和善于观察总结的科学态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最后修改:2020 年 01 月 09 日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请随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