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凹”对比显特性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极其平常的现象,我们大多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殊不知,在这些“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却饱含着我们不一定知晓的奥秘!如果我们不去研究和探索,这些奥秘将永远不会被你所发现。请你参与下面的实验探究。
现象1:炎热的夏天,为了降温解暑,我们常常可以自制冰棒。在自制冰棒时,我们总是先把配制好的原料灌满冰棒模,然后放入冰箱冷冻。过一定时间后再取出时,“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原来明明是与冰棒模口平齐的饮料,结冰后竟然“长大”了许多,向外“鼓”了出来,如下图1所示。
现象2:“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在点燃蜡烛后,就有熔化的“泪”―――蜡水流下,但当圆圆的一滴蜡水冷却后,蜡水中间却凹下去一个坑。如图2所示。
【探究过程】
一、发现问题
当温度降低后初中物理论文,有的液体体积增大了,但有的液体体积却是缩小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二、提出猜想
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对上述问题的看法及猜想。
甲:水结冰时膨胀了,表明物体温度降低时体积要增大。
乙:蜡水凝固时向内凹进,表明物体温度降低时体积要缩小。
丙:有的物质降温体积缩小,有的物体降温时体积增大。
由以上实验探究过程,结合你自己的思考和经历,你更支持谁的看法?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刊网。
三、实验论证
将水、食油、熔化的蜡烛、洗发精分别装满四个相同的小玻璃杯,放进冰箱的冷冻室内,待它们全部凝固后取出,观察体积的变化,结果发现:只有水结冰后表面向外鼓出来,其余液体降温后,表面都向内凹进。
四、归纳结论
①除了_________以外,一般的液体凝固后体积都要_____________;
②一般情况下,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分子之间的距离要变______________;
③一般情况下,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要变_____________。
五、反思与交流
某同学家利用寒假的时候,除外旅游了一个星期,走时为了方便回来后的洗漱,特意把暖水瓶都装满了开水,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外出的时正值大雪,几天过后回来,不仅没有水洗漱,反而热水瓶也破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上面的实验基本上包括了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讨论。
猜想与假设:对于某种猜想的正确性,应该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来进行判断。不能光看事物的表面现象;同时,还应该注意不要只看事物或现象的特殊性,而忽略其普遍性。
实验论证:物体处于固、液、气三态的原因正是由于分子的排列上有所不同。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不易被压缩。液态物质中,分子排列较为紧密,气态物质中初中物理论文,分子间距很大,容易被压缩。所以大多数物质固态体积比液态的体积小,液态的体积比气态的体积小。
水是比较特殊的物质,液态的水在凝固成冰的时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分子按一定的规则排列,每个分子都被四个分子所包围,形成一个结晶四面体;这种排列方式是比较松散的,使得冰晶体中的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大于液态水中的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故水结冰时体积会增大。
反思与交流:热胀冷缩是人们熟知的自然规律。但也有例外,实验证明,对0℃的水加热到4℃时,其体积不但不增大,反而缩小。当水的温度高于4℃时,它的体积才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膨胀。
答案:二、丙,一般液体变为固体,分子结合变得紧密,体积变小,而水发生反常膨胀。
交流①水,变小;②小;③大。五、4℃的水热缩冷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