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道电学实验练习题的教学反思
一、练习原题
如图所示,有一个求知阻值的电阻RX,为了较准确地测出电阻值,利用试触法得到两组数据,接a时得到的数据为12V、0.15A,接b时得到的数据为10V、0.20A,那么该电阻的测量值较为准确值等于___________。 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偏差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偏大”、“偏小”)。

二、问题的分析及答案
在分析这道练习时,我们注意到本题没有给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内阻,不能按常规方法,通过比较Rx、Rv、RA的大小来判断是该用内接法还是该用外接法。学生的练习中主要有三种典型答案:一是利用第一组数据,由Rx=U/I求得Rx=80Ω,二是利用第二组数据,由Rx=U/I求得Rx=50Ω,三是利用第一组数据中的电流值和第二组数据中的电压值,由Rx=U/I求得Rx=66.7Ω。班里最爱动脑子的麦灏楠同学认为总电压12V不变,据串并联电路特点,列方程组求得Rx=70Ω,Rv=150Ω、RA=10Ω。对本题的分析,老师中也有不同的结论。有老师就认为,由于通过两次读数值可判定待测电阻值在50至80Ω之间,这和常规电压表内阻(数千欧)比较,属于小电阻,所以用外法误差较小,即应选接 b点时读得的数据计算电阻的测量值为50Ω,测量值小于真实值。但我是这样分析的:由于没有给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内阻,从两次试触得出的数据说明,电压表的分流和电流表的分压都不能忽略不计,“两害相权取其轻”,我们应选择误差较小的一种接法。如何比较哪一种接法的误差较小呢?当动端由接a改为接b时电流变化为0.20A-0.15A=0.05A,电压表分流了0.05A。而电压变化为12V-10V=2V,电流表分压的影响是2V。要比较那种接法误差大不能刚看上述两个变化量值的绝对大小,而应当比较它们的差值的相对值。即要比较⊿I/I与⊿U/U的大小。通过计算可知,⊿U/U比⊿I/I小,说明电流表的分压较小,就应采取电流表内接法。即以接a时得到的数据(12V、0.15A)计算待测电阻的测量值。本题答案应当是Rx=80Ω,测量值比真实值稍大。
三、教学相长,课堂促师生共同成长。
在本题的分析和求解过程中,无论是学生的作业还是部分老师的分析都有不正确的地方。学生的错误多是由于对实验原理不理解引起,而教师出错多是出在惯性思维上。麦灏楠同学据串并联电路特点,列方程组求得Rx=70Ω,Rv=150Ω、RA=10Ω,虽然改变了题目的已经条件,有意无意间认为总电压12V不变,但其解题思路很有创意。他这种解法的最大价值在于,通过他的运算结论也让我发现了本题的科学性错误。因为按我的思路和方法分析,无需求解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内电阻(实际上也无法准确求解),也就无法发现题目本身的问题。正是课堂让教学相长,促师生共同成长。
四、实验练习的编制不能脱离实际。
事实上,这是一道典型的的错题!不知原创出自那位老师之手。由于以讹传讹已经在各种练习书中流传很久了,很多教师还在继续用。本题的错误在于其严重脱离了实际。据估算求得Rx=70Ω,Rv=150Ω、RA=10Ω。这说明如果以这两组数据可估算得到电压表与电流表的内电阻与实际用的电流表和电压表严重不符(因为一般量程十多伏的电压表的内阻约十数千欧)。这提醒我们老师今后在编制练习时一定不能只为方便数字计算而乱奏数据,否则将会脱离实际出现错题。
五、学生作业要精选,教师每题都应先做一遍。
现在是信息泛滥时代,无论是纸质还是电子版的练习很多,学生练习需要精选,尽量不要出现科学性错误或脱离实际的练习题。由于我们事先没有认真亲自详细解过该题,仅从题目立意新,可以考查学生对伏安法内外接法理解和运用就把该题选入练习。另外,该题目立总虽好,但因涉及讨论相对误差,难度偏见大,在高二练习中出现也不太恰当。

最后修改:2020 年 09 月 23 日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请随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