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初,美国宇航局的OSIRIS-Rex探测器顺利抵达1.2亿公里外的小行星贝努,开始用搭载的科研仪器仔细研究这颗直径490米的小行星,希望能找到一个安全的登陆地点,从中采集样本并返回地球。
研究发现,重730亿公斤的贝努更像一个受微重力影响而聚集在一起的“陨石堆”——它的密度大约为每立方米1,190千克,介于坚硬的干砾石和稀松的马铃薯之间。
目前OSIRIS-Rex距离贝努仅有1.75公里,拍摄的照片展示了小行星表面崎岖不平的震撼景象,分辨率之高连碎石上面的纹理都清晰可见。
截止昨天,研究团队已经确定贝努表面宽度大于10米的巨石至少有200个,1米以上的大石块多达3000个。在OSIRIS-Rex抵达目的地之前,科学家曾推测小行星表面相对平坦,探测器携带的“一触即走”式采样装置足以满足需要,但现在看来这一估计明显过于乐观。
远道而来的NASA探测器遭遇的尴尬不止这一点,除了崎岖程度超出想象之外,科学家发现这颗小行星还存在两个出人意料的现象。首先,贝努地表有粒子羽流喷出,OSIRIS-REx已经监测到至少11次羽流喷射,其中一些碎片的移动速度足以逃脱小行星重力。虽然这些碎片不会对OSIRIS-Rex造成威胁,但却有可能影响探测器执行取样任务时的导航精度。
其次贝努平均反照率仅有4.4%,是太阳系最黑暗的天体之一,最暗处和新浇沥青差不多,而且贝努表面的反照率跨度极大,从3.3%到15%不等。科学家担心反照率的意外变化有可能导致探测器靠近采样时激光雷达制导系统受到干扰。
虽然OSIRIS-Rex小行星采样面临诸多难题,但按照原定计划这一任务2020年7月后才会启动。在此之前科学家有充足的时间将贝努彻底研究一番,并生成分辨率达厘米级的拓扑地图。
NASA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的OSIRIS-REx项目经理Rich Burns表示,目前已经确定多个范围在5米至20米之间,覆盖细粒状风化层的备选取样区域。在探测器下降之前,科学家还将对小行星环境和所有取样点进行全面安全评估。
如果一切顺利,OSIRIS-Rex将在明天夏天靠近小行星表面并喷射压缩氮气,再将扬起的尘土收集起来存储到密闭容器中。预计OSIRIS-Rex返回地球的时间在2023年,它携带的小行星样本也许能帮助科学家揭示地球生命起源的奥秘。